文 / H&H永續總編

台灣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

國發會2022年公布「台灣2050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」,訂定2030年減碳目標24%正負1%,並強化再生能源建置、節能、運具電動化、碳匯及負排放技術、減碳國際合作5大作為。放眼國際,歐盟已拍板將課徵碳關稅,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預計2023年10月開始實施,2026年正式課徵,台灣也無法避免。好像節能跟減碳的關聯性比較好理解,但節水有助於減碳嗎?

 

節水 就是減碳

節水和減碳之間有很密切的關聯,因為水的供應、處理和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能源,而這些能源的使用又會導致二氧化碳(CO2)等溫室氣體的排放。

首先,水供應需要能源。從水源地抽水、運輸、處理、消毒和分配都需要能源,如電力和燃料等。這些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都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。因此,大家以為南部缺水,北水南送就解決了嗎?北水南送、運水車等救急方式,都會導致許多CO2的排放,而且水的體積大,重量重,其實調度是非常耗本的。

其次,水的處理和循環也需要能源,包括污水處理廠的運轉和污泥處理。如果使用節水技術,可以減少廢水的產生量,比如超節水馬桶,進而降低水的處理和循環所需的能源消耗。

最後,水的使用也需要能源。例如,沖廁、洗澡、洗衣服和洗碗等日常活動都需要能源,如燃氣、電力或其他燃料。如果能夠節約用水,就可以減少這些能源的使用量,進而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。

但以現況來看,似乎政府對於節能、節電的政策與補助力道相對於節水大,表示節能節電比較重要嗎?

 

節電與節水那一個重要

節電和節水都非常重要,並且彼此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和互動,哪一個更優先取決於當前所處的情況和需求。

如果當地的水資源相對充足,但能源供應不足,那麼節電可能更為優先。如果當地的能源供應相對充足,但水資源短缺,那麼節水可能更為優先。那台灣的情況呢?我們知道台灣缺水又缺電,至於多缺,相信只有主管機關知道。然而,無論是節電還是節水,都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,對環境和人類的未來都至關重要。

 

無水可用的影響層面不會比無電可用來得小

缺水會對許多經濟層面造成影響,比如:

農業:農業是水資源最大的使用者,缺水會對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造成影響,進而影響農業產值和食品供應。缺水還會導致灌溉設施損壞和土地退化,進一步影響農業的可持續性。

工業:工業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很大,缺水會影響工業生產和供應鏈的穩定性,尤其是一些高水耗的產業,如半導體製造、化學工業、紡織業等。

能源:能源生產和供應也需要大量的水資源,包括火力發電、核能發電、水力發電等。缺水會對能源生產和供應產生不利影響,進一步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。

旅遊與餐飲業:缺水會影響旅遊業與餐飲業的發展和體驗。

話說回來,如果缺水、缺電、缺能源,你覺得責任在誰呢?

 

僅21%民眾認為自己應負風險責任

僅21%民眾認為自己應負這些風險責任,86%的人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,但我們有沒有想過,如果這超出政府的應付範圍呢?台灣2030年減碳目標僅24%正負1%,對照日本設定2030年減量50%、韓國減量40%,目標似乎是低了點,我們同身在台灣、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,如果把希望都放在政府,其實最後倒楣的還是自己,而最可憐的,就是現在懵懵懂懂的孩子了。還記得我小時候,大概30年前吧,夏天我吵著要去游泳,當時大人跟我說,溫度超過30度才可以去,那時真的就如課本所說,台灣是四季如春的年代,說真的,每年都能強烈感受到天氣愈來愈熱,我實在無法想像30年後,我的孩子就是我現在的年紀,夏天還能不能出門?會面臨資源浩劫甚至無法生存的環境嗎?

節約能源,就從你我開始吧!

 

關於H&H永續總編

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,對於地球所面臨暖化問題感到憂心忡忡!尤其一想到2050年自己的小孩才三十多歲就可能面臨無法居住的環境而深感罪惡。希望透過最簡易的口吻淺白的內容為社會帶來正確的認知,進而理解做出改變。也算是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了,應該也算是功德一件吧!